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姚运使 北宋 · 彭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某才力寡薄,家贫无以治生。
读书为文,皆出人下。
登仕籍,稍欲习知吏事,以效古人仕优之学。
而初出官辄参剧府,果于自用,触冒官长之忌,以至困穷。
逮来文台,而郡小事简,且专决于州长贰,掾属趋走其间,跼蹐莫敢可否,竟亦无所施其勤。
窃谓古之君子应世出仕,自宰相而下,以至州县之吏,莫不皆有富贵利禄之私而无愧。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路又问,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圣人之于政事,不求多言,致公尽正而终之以勤,使富贵利禄之私不能易吾公廉之节,此孔子之所以教二子也。
公仪休相鲁,见织帛,怒而出;
其妻食于舍而茹,愠而拔其
晏平仲以妾不衣帛,马无食,每旦,待而举火者三百家。
与织帛皆末节,待而举火亦细事,于二子之贤,未有大损益也,而前史列之为循吏首,孔子有取焉。
公仪休志于不恤私家,而晏子以服勤治国,而先百姓之急,此所以世称贤相,显名诸侯也。
今川蜀在诸道为远地,而利害界陕、益之间,土瘠民劳,虽列郡十数,大率皆山险僻陋。
州将而下,皆得就本路拟注。
去朝廷既远,士大夫皆怀土重迁而见闻浅迫。
其栖迟无聊者,类皆背公营私;
而后生求进者,或掠美邀誉,不习世务。
是以州县之吏好私而习惰。
部使者每岁不过一再至,而畏途劳顿,亟来遽去。
吏知使者之无留也,具文饰案,鬨然群集于前,以幸使者之不及。
邮车未发,而无状之迹疑复旧矣。
以山险陋僻之乡,养好私习惰之吏,而欲于遽去亟来信宿之间监其事之治否,民之休戚,何可得哉!
自阁下到郡,某疏且贱,不获时通名于下执事
窃闻道路之言,皆谓阁下正心体国,尽公而继之以勤,盖尝面数人过失,使之自新,而不迫之于险。
持公强明察之智,而行之以宽厚长者之道,于执事详而不苟,所至州辄久留,必欲究其利害而后已。
故数年之间,一路清肃,君子爱之,小人化之,清节贤望懔懔,庶几公仪、晏子之遗风矣。
若某非实能忘私也,而窃慕之。
仲尼之门,先政事而后文学欧阳文忠公与客言,多吏事而不及文章,或人问之,公曰:「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以人望我,皆谓翰墨致身;
以我自观,曩日一言之力也」。
伏惟阁下学古入官,以廉节自将,实近世之表式,其取人不责备而要之可用,是以辄摅其所欲为阁下道者,试陈其略,尚冀于阁下而学之。
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 其三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三
臣闻《论语》曰:「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虖」!
今陛下幸加惠,留听于承学之臣,复下明册,以切其意,而究尽圣德,非愚臣之所能具也。
前所上对,条贯靡竟,统纪不终,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
册曰:「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臣闻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
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繇此言之,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
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所讥,灾害之所加也;
《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
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
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
今世废而不修,亡以化民,民以故弃行谊而死财利,是以犯法而罪多,一岁之狱以万千数。
以此见古之不可不用也,故《春秋》变古则讥之。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
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
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
知仁谊,然后重礼节
礼节,然后安处善;
安处善,然后乐循理;
乐循理,然后谓之君子。
孔子曰「不知命,亡以为君子」,此之谓也。
册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
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故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日致其孝,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此其浸明浸昌之道也。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非明乎情性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夫善恶之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
桀纣暴谩,谗贼并进,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终陵夷而大坏。
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桀、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馀年,此其浸微浸灭之道也。
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
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
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
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毛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
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
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乎」!
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
其馀尽循尧道,何更为哉!
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
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
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
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之忠者。
陛下有明德嘉道,湣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谊考问,将欲兴仁谊之休德,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道也。
臣愚不肖,述所闻,诵所学,道师之言,廑能勿失耳。
若乃论政事之得失,察天下之息秏,此大臣辅佐之职,三公九卿之任,非臣仲舒所能及也。
然而臣窃有怪者。
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亦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来游,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
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
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
有所诡于天之理与?
试迹之古,返之于天,党可得见乎。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
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
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
是故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以迫蹴民,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富者奢侈羡溢,贫得穷急愁苦;
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
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
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大夫之所当循以为行也。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愠而拔其,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
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
及至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
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惟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
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
由是观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
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
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
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患祸必至也。
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亡可为者矣。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上书辞少子不疑为步兵校尉永和四年 东汉 · 梁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不疑童孺,猥处成人之位,是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昔者晏平仲辞邶殿以守其富,公仪休不爱鱼食以定其位。
臣虽不才,亦愿固福禄于圣世,故敢布腹心,触罪归诚袁宏《后汉纪》十九)
承德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 南宋 · 李吕
 押尤韵
蝇头蜗角使人愁,贪先务胜如争舟。
隐心空逐市朝乐,著眼未省林泉幽。
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
由径反诮澹台子,拔葵仍笑公仪休
怀哉古道久寂寞,凤鸟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乐地,徒以得失为己忧。
骑马四驰失其驭,放豚一去何当求。
羡君渊源得所自,结交道义相追游。
个中有路傥深造,直与古人为辈流。
奖谕胡伋政和四年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九、淳熙《新安志》卷七、弘治《徽州府志》卷八
君子不尽利以遗民,不苟得以思义。
公仪休身相鲁国,怒拔园葵,孔奋姑臧长,不欲自润,旧史载之,以为美谈。
汝久践郎省,出倅方州,遵条诏之严,挺洁廉之操,能却园利,悉归有司,庶几古人,可励流俗。
覆实来上,朕用汝嘉
本院南新辟三圃 明 · 章懋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枫山集卷四
圣门学为圃,人皆陋樊迟
借问玉堂客,筑圃将奚为。
儒冠安淡薄,志不图甘肥。
苦硬根可咬,酸齑味可知。
在贵不忘俭,藿食固所宜。
大哉君子心,所存应在兹。
苟能充此志,堪作和羹资。
试我盐梅功,济彼闾阎饥。
孰云谋生计,日夕勤敷菑。
不有公仪休,拔弃园中
司马迁传循吏五人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三、《诚斋策问》卷上
谨黜陟者莫备乎六官之典,善褒贬者莫大乎获麟之经,严去取者莫过乎子长之史。
子长之史,其经之遗意欤,一何去取之当也!
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流光之远,达三代而未艾,故取以首纪。
伯夷叩马而谏,采薇而歌,德风之扬激,贪懦而气夺,故取以冠列传。
项籍割沟称霸,则近乎僭,则列之本纪,以显其过。
陈涉揭竿为旗,兆乎为乱,则置之世家,以彰其恶。
下惠之贤并于伯夷,而论其有补风教,则下惠无闻,故不传之。
禦寇之学同于庄周,而论其清虚不根,则禦寇尤甚,故不录之。
以至五帝不纪少昊者,以其不与六代之乐,以其不怀仁人之教。
或去或取,莫不各寓深意,是以《史记》一书辞气豪放,法度森严,虽鸿儒杰笔,亦以此而钦服焉。
才如扬雄,以实录而誉之;
学如刘向,以良史而许之。
彼其去取之当为世称重如此,奚独于传循吏而失之耶?
今承执事之问,请先推原吏治,以究马迁之意,当较然矣。
今夫奉宣诏条,讲求民瘼,教令饱于众听,仁泽溢乎群心,农桑劝而扬富庶之风,学校兴而阐礼义之化,狱讼衰息而桎梏为之不用,盗贼戢止而桴鼓为之不鸣,所居无赫赫之功,所至无奕奕之誉,此则循吏之大概也。
乃若冰清其操,玉洁其心,己之利宁以便于人,人之利不以兼于己,是特循吏洁己之廉耳。
守九章之律,遵三尺之规,鼎镬可蹈而法不可蹈,形体可亏而法不可亏,是特循吏奉法之公耳,安可厮于循吏之列乎?
然尝考之,为吏不患无循良之政,而患无公廉之心。
吏之所以不能循良者,贪与私累之也。
贪为之累,则伤民之生,厚己之积,肆威虐以侵渔,穷旦暮以刻剥,如是而能有循良之政乎?
私为之累,则吹毛求疵,阔略己过,以彼此而轻重其心,以亲疏而上下其手,如是而能有循良之政乎?
故愚尝谓循良之政有不难知。
公仪休不争利而弃遗鱼,拔园葵而出织妇,吏之洁己者类能之
然充是心以往,决不肯损下益上,而所谓人蒙其利、民安其业者不足为矣。
石奢为父杀人而自刎,李离过听杀人而伏剑,吏之奉法者类能之
然充是心以往,决不肯溃堤决防,而所谓承流宣化、奉公循理者不足为矣。
皆班之于循吏之列,不亦宜乎?
又况观人之已为,可以知人之所未为。
禹、稷拯饥援溺,各立掀天揭地之功,而孟氏方以陋巷之回,盖以回之所已为而逆其所未为耳。
孙叔敖之治楚,使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子产之相郑,使门不夜闭,道不拾遗,是其循吏之政固可纪也。
由三子之所为而摭之,岂不可逆其如是乎?
切意三子之在当时,循良之政阴被其民,而史氏传闻不及详,姑著公廉之一节,而循良气象固已可见。
然则迁史去取之当抑又何疑?
呜呼!
自春秋以来迄于麟趾,千百年间,马迁所列循吏止于五人,公其取予,盖已甚严,岂容复有所议?
故愚三复明问,辄以管见遂陈于前。
虽然,迁史所取之五人固无可议,而疏漏之患亦或未免。
何者?
文景之时风移俗易,黎民醇厚,致治之美,虽云成康,未能远过,想其当时循良之吏布在天下,如河南吴公、蜀郡文翁亦复见遗。
网漏吞舟,愚所以重为迁史惜也。
班固史笔一代,固宜特书大书,以美汉代得人之盛,而乃止述文翁,至于吴公,仅附贾谊以显,亦何以表吏治耶?
史笔劝善,愚恐不当如是之吝也。
区区管见,辄并及之,执事以为何如?
公仪休焚机赋(以政者为理敦俗为韵) 中唐 · 张仲素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四
物有资于利用。则机之功也可录。
初离立以待时。竟开张而济俗。
言念鲁相。温其如玉。
览下妾而献艺。将自家而窒欲。
克勤克俭。诚君子之息机。
焚如弃如。示小人之止足。
酌其妙也。得而言者。
斯以明贵贱。正儒雅。
龙梭勿用。犹悬素壁之隅。
星石曾支。尚在绿窗之下。
懿其以彼火烈。彰兹行危。
谅舍之而是警。非敝之而改为。
鼓钟于宫。觉前言之嘉喻。
劳薪用爨。嗟彼世以方知。
惟此政经。必资辅理。
伤抱布之趋来。异断机之所拟。
燎枯木以烟散。畅清音而风美
迢迢之象。远在于天。
札札之声。不杂于耳。
且怀柔之理。文归不竞。
何兆庶之浅深。在仁知之游泳。
道自绝于瑕玷。庆旁作乎龟镜。
丝麻不绩。而家乃致于肥。
煨烬未除。而邦巳闻其政。
是知重为轻根。旨远道敦。
息邪赢于高位。澄细流于上源。
虽屡空于衣褐。实垂裕于子孙。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805年8月5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代祖某,陈宜都王
曾祖某,皇会稽郡司马
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
父某,皇右补阙翰林学士秘书少监
某州某县某乡某里陈京年若干状。
公姓陈氏。
颍川来隶京兆万年冑贵里。
讳京
既冠。
字曰庆。
复举进士
太子正字咸阳太常博士左补阙尚书膳部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给事中秘书少监
考功以来。
凡四命为集贤学士
德宗登遐
公病痼。
舆曳就位。
备哀敬之节。
由是滋甚。
遂以所居官致仕。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
无子。
伯兄前监察御史珰。
仲兄前大理评事苌。
以公文行之大者。
告于尝吏于公者。
使辞而陈之。
大历中
公始来京师
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
惊以相视曰。
子云之徒也。
常以兄之子妻公。
由是名闻。
太原
太原尹喜曰。
重客至矣。
授馆致饩。
厚以泉布献焉。
公曰。
非是为也。
某尝为北都赋未就。
愿即而就焉。
其宫室城郭之大。
河山之富。
关闬之壮。
与其土疆之所出。
风俗之所安。
王业之所由兴。
苟得闻而睹之足矣。
若曰受大利。
是以利来。
盖异前志也。
吾不能。
敢辞。
遂逆大河。
北山
徜徉而归。
赋成。
果传天下。
咸阳
留府廷主文章。
决大事得其道。
博士
疵礼
修坠典。
合于大中者众焉。
泾人作难。
公徒行以出。
奔问官守。
段忠烈之死。
上议罢朝七日。
宰相曰。
不可。
方居行宫。
无以安天下。
公进曰。
是非宰相之言。
天子褒大节。
哀大臣。
天下所以安也。
况其特异者乎。
上用之。
其劳勤(一作勤劳)侍从
谋议可否。
时之所赖者大。
巡狩告至。
上行罪已之道焉。
曰。
凡我执事之臣。
无所任罪。
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
将复前之为相者。
公曰。
天子加惠偫臣而引慝焉。
德之厚也。
而为相者复。
无以大警于后。
且示天下。
率其党争之。
上变于色。
在列者咸恟而退。
公大呼曰。
赵需等勿退。
遂进而尽其辞焉。
不果复。
上迎访太后
间数岁。
外颇怠其礼。
公密疏发之。
天子感悦焉。
初礼部试士
有与亲戚者。
则附于考功
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
及公则否。
卓然有有司之道。
不可犯也。
太庙阙东向之礼且久矣。
公自为博士补阙尚书郎给事中
凡二十年。
勤以为请。
殷祭之不坠。
繄公之忠恳是赖。
故有赤绂银鱼之报焉。
昭陵山峻而高。
寝宫在其上。
内官惩其上下之勤。
挽汲之艰也。
谒于上。
请更之。
上下其议。
宰相承而讽之。
官属使如其请。
公曰。
太宗之志也。
其俭足以为法。
其严足以有奉。
吾敢顾其私容而替之也。
奏议不可。
上又下其议。
凡是公者六七人。
其馀皆曰更之便。
上独断焉。
曰。
议得矣。
从之。
在集贤。
秘书官六员隶殿内。
而刊校益理。
纳资为胥而仕者罢之。
求遗书。
凡增缮者。
乃作艺文新志。
制为之名曰贞元御府偫书新录。
御府有食本钱。
月权其赢以为膳。
有馀。
学士与校理官颁分之。
学士常受三倍。
由公而杀其二。
书史之始至。
入礼币钱六十缗。
亦皆分焉。
公悉致之官。
以理府署
作书閤。
广偫官之堂。
不取于将作少府
而用大足
居门下。
简武官议典礼。
上以为能。
益器之。
与信臣议。
且致相位。
遇公有惑疾。
使视之。
疾甚。
不能知人。
遂不用。
郑吏部高太常为相。
而以秘书命公。
所以示优之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
深茂古老。
司马相如扬雄之辞。
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
纪事朴实。
不苟悦于人。
世得以传其稿。
其学自圣人之书以至百家诸子之言。
推黄炎之事。
涉历代洎国朝之故实。
钩引贯穿。
举大苞小。
若太仓之蓄。
崇山之载。
浩浩乎不可知也。
杨子所谓仲尼驾说者耶。
夫其忠烈之褒也。
相府之有诫也。
太庙之东向也。
昭陵之不更其故也。
官守之不可夺也。
立言之不可诬也。
利之不苟就也。
害之不苟去也。
其忠类朱云。
其孝类颍考叔
廉类公仪休
而又文以文之。
学以辅之。
而天子以为之知。
既得其道。
又得其时。
而不为公卿者。
病也。
故议者咸惜其始而哀其终焉。
公之丧凡五十四日。
而夫人又没。
毁也。
夫人之父曰偕。
司农卿
祖曰某。
赠太子太保
宗元故集贤吏也。
得公之遗事于其家。
书而授公之友。
以志公之墓。
谨状。
永贞元年八月五日
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宗元状。
货殖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
欲知将相之贤不肖。视其货殖之厚薄。
彼货殖厚者。可以回天机。
斡河岳。使左右贵倖。
役当世奸人。若孝子之养父母矣。
阴阳不能为其寇。寒暑不能成其疾。
鬼神不能促其数。雷霆不能震其邪。
是以危而不困。老而不死。
纵人生之大欲。处将相之极位。
兄弟光华。子孙安乐。
昔公孙朝穆好酒及色。而不慕荣禄。
邓析犹谓之真人。况兼有荣乐乎。
后世虽有贬之者。如用斧钺于粪土。
施桎梏于朽株。无害于身矣。
则大易之害盈福谦。老氏之多藏厚亡。
不足信矣。昔秦时得金策。
谓之天醉。岂天之常醉哉。
故晋世惟贵于钱神。汉台不惭于铜臭。
谓子文无兼日之积。颜氏乐一瓢之饮。
晏平仲祀不掩豆。公仪休相以拔葵。
皆为薄命之人矣。如向者四贤。
天与之生则生。天与之寿则寿。
穷达夭寿。皆在彼苍。
而望贵倖之知。奸人之誉。
终身不可得矣。余有力命赋以致其意。
庶后之知我者。兴叹而已。
刘郎中 其一 北宋 · 吕南公
 押尤韵
谷风拂层冰,万冻倏忽流。
阳晖照积雪,寸片不得留。
郎中冰雪人,清洁映北州。
谁令司命家,速以风日收。
得非峻节士,地下亦急求。
哀哉吴隐之,已矣公仪休
众皆殖货利,我独嫉贪牟。
众皆似芳春,我独如霜秋。
多藏岂不裕,害义固所羞。
谋身岂不急,有命其何忧。
辛勤洛宋倅,明白盱郡侯
未知居此官,数有斯人不。
孤耿一德性,纷纶万揶揄。
呜呼五十年,平步落九幽。
象阙方肃肃,铭旌遽悠悠。
吁嗟高论儒,何以示素修。
论原一 其七 公私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
道者,导众也;
道者,自蹈也。
公私者,殊出而共趋也。
所谓共趋者,趋乎义也。
公不以义裁,则无以同天下;
私不以义处,则无以保厥躬。
义也者,二道之阛阓也,公私之所以翕张也。
是故君子言乎公则专乎公道也,言乎私则全乎私道也。
不叛公而资私,不效私而乱公,故率人而人从,守己而己得。
《诗》曰:「岂不怀归?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盖言其得公道也。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盖言其失私道也。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盖言其不以私而冒公也。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盖言其不以公而忘私也。
方周衰而私道强也,其诸侯也专征,其大夫也专政,厥礼乐祭祀也,颠倒不伦二百馀年,庬戎大乱而不沮。
《春秋》作,故正之公道。
逮乎秦氏,振试商君之法,而公道复强也。
天下困其赋,百姓毙其刑,秦不改世,寻亦亡矣。
然公道不必强也,私道不必弱也,正而已矣。
《王制》十一之赋,井田则八家九百亩,泽梁不禁,关讥不征,罪人不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公私之钧也。
夫公私也者,存乎大也,则国家朝廷之谓公也,百姓编户之谓私也;
存乎小也,众人之谓公也,一身之谓私也。
茍得义焉,虽其小者亦可尊也;
茍不义焉,虽其大者亦可卑也。
汉之孝文,以千金而罢露台,可谓恤私也;
以一弄臣而沮法,可谓妨公也。
唐之太宗,方议太子,投刀,而曰:「拜之,尔舅与尔」。
可谓蔽公而耀私也。
蔺相如之不校廉颇,可谓尊公而卑私也。
管夷吾之三归反坫,可谓尊私而卑公也。
舅犯可谓始公也;
荀息可谓终公也;
王莽可谓蔑公也,蔑私也。
晁错请削,可谓茍公也;
平津示俭,可谓茍私也。
霍光以其宝不讨贼,可谓不纯公也;
公仪休袪其织,可谓纯公也。
曾子寇去而反武城,可谓不茍公也;
子路结缨而死,可谓不茍私也。
颜真卿以害其死,可谓不用私而屈公也;
东、夏、绮、角四生者,可谓以公而屈私也。
黔娄、严君平,可谓安其私也;
鲁连、段干木,可谓不以公而渝其私也。
乌呼!
公乎,私乎,大也,小也,其在物也,岂不昭昭乎,岂自昧而欺其中乎?
种菜 北宋 · 李复
 押词韵第四部
同墙屋东,有地十亩馀。
蒿蓬杂毒草,壅闇恶木俱。
岁久人迹绝,乱穴狐虺居。
今晨杖藜出,顾步良踌躇。
默嗟咫尺间,荒秽侵吾庐。
散米饭群仆,操具亟剪锄。
攘剔先丛棘,斩伐多高樗。
乘湿束故急,积供爨我厨。
耕土如蒸面,治畦将种蔬。
时雨近沾洽,膏脉涵如酥。
问邻地所宜,嘉种愿乞诸。
异有出戎夷,远或传蜀吴。
根移甘或辛,色剖玄或朱。
芜菁饭之半,布艺广数区。
牙甲助芬味,琐细不可无。
霜降百物肃,禦冬必此须。
居贫寡营办,亲宾间招呼。
盘飧多造次,粗粝鲜毳腴。
收藏资举箸,率野真腐儒。
澹薄味可久,万钱非我图。
樊迟请学圃,予今老为模。
但愧公仪休,拔葵谢园夫。
王华甫兵部员外郎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
近岁士大夫多谓郡不可为。
赤城畿内佳处,亦趍于坏,调守多矣,譬之族庖屡更刀而屡折。
尔为之期年而治,二年而大治。
廉如公仪休,惠如子产,不畏强禦、不侮鳏寡如仲山甫崇德尚贤,先教而后政,未尝急赋而上供、送使、廪兵、禄吏未尝乏绝,然则天下岂有不可为之郡哉!
朕甚嘉之。
选于所表,汉制也;
非郡最不除郎,祖训也。
其上二千石印绶,来游省户。
可。
平凉 明 · 殷奎
仲夏之日十又九,平凉城下晡时后。
阴风吹云变天色,寒气袭人噤人口。
须臾腷膊声满地,怪雹横飞大如斗。
摧车折木不可当,人马辟易逃林薮。
东门宿麦熟未摲,美实离离遍田亩。
就根平削三十里,一穗不存君信否。
道傍老父向人言,此田官种非民有。
欲知种者是何人,两府指挥都督某。
乌乎天道岂梦梦,警戒昭然事非偶。
厚藏多取物斯忌,害盈福谦神所守。
君不见公仪休曾相东鲁,拔却园葵去织妇。
又不见霍将军汉武时,匈奴未灭家何为
李丞相(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九
粤从某官爰立以来,国人之论以为廉如公仪休,公如孔明,敏如李文饶,好贤乐善如崔祐甫、裴垍,而又持之以正,镇之以重,凡天下第一义皆欲举行,当世第一流皆欲收拾。
虽其间或制于独断,沮于迩言,然海内盖以谅我公之心矣。
观其黜陟百官,进退群材,苟有可采,虽嫌且憎,亦不终弃,如其不然,虽亲且昵,未尝超用。
有上书投贽守门而不省者,有扫迹灭影相去千万里而见收者。
某尝妄谓他人为身计,故分门庭,立党与;
我公为天下计,为人才计,故泯恩怨,包同异。
昔在韩、范,用心实然,惟先生足以继之。
方当内建皇极,外清边尘,守国家制度纪纲之旧,延江表礼乐衣冠之脉,煌煌相业,与宋匹休。
某罢郡未久,奉祠未满,杜门讼过,绝意荣望。
忽准省劄,除某江西提举,谬叨进擢,第切兢惶。
伏念某以甚庸之才,负不韪之罪,每与二三子者恐悸循省,虑有后祸。
自吾相当国,然后喜而相告曰:「罪或者可以已乎」!
山间林下,所望不过如此,至于收拭之,甄录之,本无此念,亦无此梦。
何者?
解雷霆叵测之威,一难也;
和鼎鼐难调之味,一难也;
韩公不能援尹洙,富公不能雪石介,又一难也。
大丞相先生之于某,犯三至难,著一转语,遂由祠廪,径畀使华。
他人欲废锢其终身,吾相独衰怜其末路,此生有限,此德无穷。
王通有言:「通于夫子,受恩罔极」。
韩愈亦云:「死于阁下之门无悔也」。
某于先生亦云。
再次韵寄林郎中 南宋 · 陈造
林侯理窟元无底,如拜宣尼亲阙里。
经笥沈醇文笔古,俯视时流皆口耳。
我生忧虞占多半,鳖跛蠖屈今已惯。
林侯尚抗仓庾尘,盍胡尝作不二观。
相鲁君小公仪休从政顾自愧由求。
崧高蒸民有吉甫,飘风浪欲歌来游。
索米惜不留行在,坐论看君偕五大。
樵讴或配鼎彝书,衰翁纵衰犹可待。
太学博士吴公墓志铭1252年1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莆小邦而多贤牧,以余耳目所睹记六七公,其人皆儒者,不能俯仰追时好,钩距探物情,击断希名誉,专以理胜势、诚服谲、仁化暴而已。
郡人爱之,有百年之思焉,吴公济之其一也。
公讳炎,其先避五季乱,自苏迁樵,居于城东八十里之固住。
高祖惟复,赠朝议大夫
曾祖仁,祖祐,皆隐君子
父衍,赠朝奉郎
危安人
少以文鸣乡校,入太学益知名,尤长于策,士争诵习。
绍熙初元,郑公侨典举,得公卷击节,擢第十。
廷试中乙科,授从事郎,教授桂阳军学。
环郡皆徭也,公不鄙夷其人,讲切磨濯,弦诵彬彬,旁境有来学者。
地远士贫,或不能偕计吏西上,公积馀廪,裒众力,置贡士之田焉。
秩满,径参侍郎选,授南丰丞。
会故相余公端礼潭州,与湖南诸司合荐,谢公源明冬卿,荐语尤力,诏与掌故。
危安人忧。
嘉泰二年,除户部架阁,为侍郎王公违所知。
四年,除武学谕
开禧改元,迁太学博士,改宣教郎
时权臣擅朝,公不乐官京师,因悼亡请外,添差通判建宁府
前王公适出守,举郡以听。
诏选禁卒待调发,旧比有犒,吏不即白,卒谇语廷中,众皆失色。
公登时按籍散给,皆肃然无哗。
岁旱,民相剽𠜑,台府檄公抚谕。
周行境内,富者发廪,贫者解力,郡以无事。
垂满,请台州崇道观以归。
初,公与章卿良肱同在故府相善,至是其弟良能拜中司上公自代。
参政事,问公所欲,公曰:「食议幕之禄足矣」。
章公曰:「吾有何辞以白吾兄」!
遂需次江阴军嘉定二年也。
五年陛辞,时更楮法,吏奉新书甚峻,公极论之曰:「民心向背,社稷存亡系焉。
开边挑虏,曩尝失其心矣,奈何更持不恤之论,行一切之政!
稽令者斥,干令者诛,大吏倡之,小吏之迎合者和之,臣恐人心摇而国随之矣」。
别疏言士风饕墨,宜复祖宗治赃吏旧法。
又举公仪休、毛玠事以讽当轴之贪。
公素有美誉,众谓必擢馆阁,既对不复留矣。
所亲任公希夷时在词掖,先扣对语,公拒不答。
奏篇出,始大愧伏。
江阴以邑为郡,岁入尤狭,赖舶税支吾,后改隶嘉兴,公请复之。
宽征啬用,以其馀力葺郡学贡闱,缮黄田闸,溉田甚广。
民欲建祠立石,下教禁止。
诏行殿最法,而公为浙西郡之最。
七年,除知温州
公喜治剧,固请小垒,改兴化军
先教化,崇礼逊。
宾兴,命乐工按古《鹿鸣》音谱以燕之。
郡学曝书会,士之隶上庠者,公视如同舍。
修芦浦斗门。
终更,乞主管建康府崇禧观。
祠满,改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虽老,岁时家祭盥奠必躬。
与亲朋为真率集,以觞咏琴奕自娱。
六月朔谒郡,得疾舆归,夕终于寝,年六十九,十四年也。
官至朝散郎
娶同郡澹轩李先生吕之女,事姑谨,持家肃,前卒。
二子:长垠,通直郎、知建宁府瓯宁县
次壮。
二孤以明年六月十三日,葬公于固住东临江之原。
公清介恬静出于天性,少敩学,长宦游,所入皆以奉尊老,均兄弟,身无私藏。
宅一区,田一廛,足以具饘粥,庇风雨,家无留资。
色晬而庄,言简而远,若甚和易而有毅然不可犯者。
终其身不汲汲进取,历二郡,自下车一奏记时宰外,比去不再通名。
自谓平生无一毫侥倖之心,亦无一毫侥倖之获,常以此训其子。
公之殁也,李公方子状其行。
后三十年,垠诒书史官刘某曰:「诸老尽矣,君盍铭吾先人乎」!
盖樵有古君子二人焉,吴也,叶也。
余昔受廛于吴,纳交于叶,今皆亡矣。
叶公名武子字诚之,与吴公出处大致略同。
立朝申公、辕固也,故时莫能好;
治郡阳城、元结也,故久而见思。
叶公及见端平,累召不至,亦稍褒崇矣;
惟吴公卒于嘉定之季,墓上之题仅曰「宋博士」云尔,悲夫!
铭曰:
即之如,叩之造微。
德人之容,吉人之辞。
及勇于善,贲育莫支。
堂堂二疏,落落两麾。
儒林循吏,皆公优为。
今无班、马,笔之者谁。
苏溪之东,墓槚蔽亏。
孝哉垠乎,霜露之思。
守余三年,其请愈悲。
公不喜谀,余肯传疑?
咨尔后人,勿毁兹碑。
寿林教授景伊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距诐辞而铎钟振响,标劲节而刀锯失威,固知芸案披寻,属草不忘匡济略;
列高弟则龙象传衣,拥佳儿则骅骝跨灶,更祝兰闺静好,看花直到太平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林尹(1910——1983),字景伊浙江瑞安城关人。父辛、叔父损,均为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知名教授。林尹幼承家学,1925年,16岁即入北京大学国学系,从蕲春黄侃受业。1930年,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毕业后先任河北大学教授,讲授声韵学;后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1935年,任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欲强其加入伪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三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1955年后,先后执教台湾多所大学,曾任考试院襄试委员。擅长文字训诂,博通经史,兼及诸子,尤明音韵之理。1983年6月8日病逝于台北荣民医院。
林尹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有诗《次韵景伊生日感怀》《与景伊同主张生仁青博士论文考试》。
距:同“拒”。
诐辞:bìcí偏邪不正的言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铎钟:木铎与金钟是同一类型的古代的乐器。木铎的舌为木制,金钟即金铎,其舌是用金属制成的。《论语·八佾第三》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刀锯:古代的刑具。刀用于割刑,锯用于刖刑。《 国语•鲁》上:“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即黥刑)。”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汪精卫令解赴南京,欲强其加入伪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三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应指此事。
芸案:书案。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
披寻:披,展开,翻阅;寻,寻找,搜索。
属草:犹起草。缀辑;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高弟:才优而品第高。弟,“第”的古字。 《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又《循吏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后因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为高弟,又称高第弟子或高弟子。
龙象:佛家语。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为龙象。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龙象为喻。见《大智度论》。
传衣:继承师业。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骅骝:赤色骏马。亦名枣骝。 出自《荀子•性恶》:“骅骝、骐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注:“皆周穆王八骏名。”比喻异才。跨灶:谓子胜于父。 宋苏轼东坡集续集》《答陈季常书》:“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
兰闺:女子居室的美称,汉代后妃宫室。
笺:
1.此联为寿林尹教授七秩双寿。
2.次韵景伊生日:
蓬山一夜回春色,袅袅东风又陌头;未信梁鸿终海曲,还看涿鹿蚩尤;清吟物外鸣仙籁,薄醉灯前写客愁;如画绿杨添怅触,梦中城郭是扬州
3. 标劲节而刀锯失威,思其本事,令人肃穆:
公仪休 明 · 李梦阳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空同集卷八
园中岂无相公柰何饥?
相君即无衣,不爱室中机。
相君千万岁,请治相君栖。
桓公霸诸侯,管氏有三归